(资料图片)
参访白鹿洞书院,是我久有的计划,“四大书院”中其它三个书院都去过了,今天终于如愿。尽管细雨飘洒,不仅没有阻拦住我的脚步,反倒是增加了几分兴致。我在雨中,白鹿洞在眼中、心中,这一种特殊的经历,会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另外三个,一般认为是商丘的应天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和登封的嵩阳书院;但也有学者认为,有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没有嵩阳书院。 1998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四大书院邮票,最初选定的是应天、岳麓、白鹿洞和石鼓书院。但当设计人员到达石鼓考察体验时,发现石鼓书院被抗日战争时日军炸毁后一直没有修建,断垣残壁,“只见山石,不见书院”,于是舍去石鼓,而改为嵩阳。这件事刺激了石鼓书院所在的衡阳市。2006年衡阳市人民政府投巨资复建书院。这样,2009年第二套邮票发行时,石鼓书院才榜上有名。 白鹿洞书院的初建者是河南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 李渤自青年时起便游历四方。约唐德宗贞元十四年至十九年(798—803),李渤居住在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隐居期间,李渤养了一只白鹿,出入相随,而且这只白鹿能独自往市肆为主人购物,甚是神奇。因此,李渤被称为白鹿先生,此地亦以白鹿为名,所建书院就名为白鹿洞书院。 在古代,白鹿洞书院的山门上曾悬挂一副楹联: 二李读书看白鹿,书中得几分,白鹿中得几分; 三贤讲道对青山,道外无一事,青山外无一事。 这副对联,上联写李渤兄弟隐居庐山之事,下联写李渤、周敦颐、朱熹三贤开创书院及讲学之事。 今天参访白鹿洞书院,收获很大,为我研究应天书院增加了动力。特别感谢白鹿洞书院管理所杨德胜所长的热情接待,并惠赠吴国富编纂的《新纂白鹿洞书院志》。但由于行程安排紧张,没有过多的时间向杨所长请教,实为遗憾。 书院中有“白鹿书屋”,为售卖中国书院特别是白鹿洞书院研究资料及成果的书店。刚跨进书屋门槛,一套“白鹿洞书院文化旅游丛书”(共8本)映入眼帘,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我的行囊之中。 白鹿洞书院规模并不算大,但功能俱全,也有良好的管理。我来自商丘,对应天书院有点了解,置身白鹿洞书院,看到如织的游人,顿感责任重大。 商丘是北宋王朝的发祥地,北宋时期,商丘地位特殊,先是将宋州改为应天府,后又升为南京。应天书院也跟着升为府学、国子监,成为北宋书院中唯一一所升为国子监的书院。看罢白鹿洞书院,我对应天书院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中国四大书院,岳麓、白鹿洞和嵩阳,都建在山中,唯独应天书院建在闹市。南宋南迁杭州后,北方为金兵所占,应天书院毁于战火。后虽多次复建,但黄河的多次决口,应天书院终被淤没于黄沙之下。 查“百度百科”,白鹿洞书院称是四大书院之首,其它三所书院则称“之一”。实际上,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看,四大书院各自发挥着“之首”的作用。 白鹿洞书院建筑群南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贯道溪”,取自孟子“吾道一以贯之”。今天的贯道溪,由于雨水的加入,似乎又涨了半寸,弯弯曲曲,潺潺作响,如做曲水流觞的游戏,估计会有不少的看客醉倒在小溪的旁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