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王可)6月11日至14日,为期4天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上海建工(600170)受邀参展,并以“数智建造·碳索未来”为主题亮相首届碳中和博览会。本次展会中,上海建工携旗下9家子公司入驻“节能增效”展区,全方位呈现近年来上海建工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和节能增效实践的持续探索。展示了上海建工在科技赋能下将绿色化理念践行到项目的投资策划、勘察设计、生产加工、建造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回收等全产业上下游环节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近年来,上海建工将发展战略定位为数字化赋能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领跑者,积极参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已在能源、环保、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资料图片)
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组建绿色低碳研发团队,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绿色建造技术开发、建筑低碳运营、碳管理体系贯标以及建筑行业“双碳”标准建设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在此次展会中,展示了工程装备、施工控制、地下空间开发、信息软件、工程材料、智能建造、木结构工程等多项绿色低碳专项技术,以及长三角路演中心、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和上海建工3D打印科技楼等典型工程案例。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为全国首家通过“EATNS”碳管理体系认证的建筑总承包企业,引领低碳建造发展,成为具有碳排放支持能力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一建集团在低碳建造领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研发与应用相结合,形成设计、施工、运维全方位的减碳体系,研发了低碳方案优化技术、低碳建材施工技术、高周转节材技术、低能耗运维技术等多项低碳技术,并于张江科学之门、双子山、浦东美术馆等多个建造、运营项目中成功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建筑排放。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以“双碳”目标为出发点,成功推出了基于UHPC的新型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和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成功应用于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金山海玥瀜庭项目、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等,为装配式建筑高效施工节能环保型施工现场、高品质建筑产品做出贡献,推动建筑行业向“碳中和”目标迈进。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数字建造、城市更新两大核心技术,系统展示了一批低碳绿色、数字化精益建造等的创新成果。面对存量建筑多样性、更新目标多维性和城市发展持续性特点,四建集团研究形成了既有高层建筑整体改建技术、历史建筑科学修缮与预防性保护技术、风貌保护街坊保护更新综合技术等三项核心技术,赋能存量空间“绿色“提质改造,助力低碳城市建设。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在此次展会中,集中展示了低碳绿色化建造智慧施工应用平台、零废弃物基坑围护技术、不出筋开槽型预制楼板、建筑物整体顶升等多项技术,以及五建科技大厦、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华东医院整体顶升修缮、上海书城碳中和改造、宣桥钢结构住宅、四平路百米超低能耗等多项低碳绿色工程案例,展示了五建集团响应行业发展动向形成的针对不同项目的成套低碳绿色建造技术与创新成果,为建筑行业发展低碳绿色施工作出重要贡献。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园林景观+环境工程”双主业发展路径,实施全国化发展、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打造园林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三全”战略。坚持“领先一步、引领行业”的理念,以生态之城建设目标为引领,积极开展前瞻性、新业务领域和应用性技术的自主研发,聚焦负碳能力提升技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项目实践探索,提升城乡生态空间品质,持续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科技创新铸就绿色低碳新篇章。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一支致力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处置的专业技术团队。团队在固体废物领域具有规划、咨询、设计以及EPC工程总承包等全过程服务能力,先后承担了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资源化、危废处理中心、以及填埋场生态修复等工程数百项。本次展会展示了团队在厨余垃圾、地下转运站和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城市固体废物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和运行提供示范。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有预拌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生产最高资质。本次会展介绍了建材科技集团从混凝土低碳胶凝体系与级配设计、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预拌混凝土绿色低碳制备技术、管片免蒸养技术、预制构件生产线低碳技术这五个方面来建设混凝土制品绿色低碳设计、生产及管理运营体系,推进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具有生态环境综合解决能力的服务商”,于2022年6月正式成立“碳中和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班底具备近10年的“减污降碳”管理咨询实践经验,服务于跨国500强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碳足迹核算,涵盖“双碳政策技术方法研究”“企业端碳管理咨询”“政府端双碳课题”以及“建筑领域碳核算”等核心业务。中心分别于马钢矿业能源环保“十四五”规划、嘉定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渣土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核算等多个项目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节能降碳、生态优先的实施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